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等级有哪些?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等级一共有10级,从一级到十级,一级最为严重,十级相对较轻。 一级伤残意味着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得全靠别人帮忙或者借助专门设施才能维持生命,比如处于植物状态、双侧眼球缺失等情况。像在《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里就明确规定了一级伤残的具体情形,例如持续性植物生存状态,还有精神障碍或者极重度智能减退,导致日常生活完全无法自理。 二级伤残表明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在旁协助,各种活动大多只能限制在床上或椅子上进行,没办法工作,社会交往也极度困难。 三级伤残指不能完全独立生活,经常需要有人监护,活动范围基本只能在室内,职业选择明显受限,社会交往也存在困难。 四级伤残表示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偶尔需要他人帮助,活动基本局限在居住范围内,职业种类也受到限制,社会交往严重受限。 五级伤残是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偶尔需要人监护,活动范围只能在较近的地方,工作强度需要明显降低,社会交往比较少。 六级伤残意味着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还能部分自我代偿,在一定条件下需要帮助,各种活动能力有所降低,不能再胜任原来的工作,社会交往范围变窄。 七级伤残是和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严重受限,短时间活动还行,长时间活动就会受限制,工作时间要明显缩短,社会交往的频率和范围降低。 八级伤残是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部分受限,远距离出行等活动会受到限制,可以断续工作,社会交往也受到一定约束。 九级伤残是日常活动能力大部分受到限制,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社会交往能力大部分也受限。 十级伤残是日常活动能力只是部分受限,工作和学习能力稍微有所下降,社会交往能力部分受限 。 这些等级的划分是依据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功能障碍及其对医疗、护理的依赖程度,同时适当考虑由于残疾引起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因素影响综合判定的。相关法律依据为《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相关概念: 伤残鉴定:就是在客观检验的基础上,依据相关标准确定受伤人员伤残程度的行为。 致残率:表示人体因损伤导致残疾的比例,不同伤残等级有不同的致残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