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申诉主体有哪些类型?
我涉及到一个刑事诉讼案件,判决结果我不太认可,想进行申诉,但不太清楚哪些人有资格作为申诉主体去申诉。我想了解下,在我国刑事诉讼里,申诉主体具体有哪些类型呢?
展开


刑事诉讼申诉,简单来说,就是当事人等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重新审查处理案件的请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各类申诉主体: 首先是当事人。当事人是直接参与刑事诉讼的人,和案件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比如被害人,他们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受到犯罪行为的直接侵害,对判决结果是否公正最为关心。要是他们觉得判决没有给犯罪分子应有的惩罚,或者自己的损失没有得到合理赔偿,就有权利提出申诉。还有自诉人,他们是在自诉案件中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的人,当他们认为判决不符合自己的诉求时,也能进行申诉。被告人则是被指控犯罪的一方,如果他们觉得自己被冤枉了,或者判决过重,同样可以申诉。 其次是法定代理人。法定代理人是基于法律规定而产生的代理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一般包括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法定代理人代理当事人进行申诉,是因为当事人可能由于年龄、精神状态等原因,无法独立行使申诉权。比如未成年人作为当事人时,其父母作为法定代理人,就可以代其进行申诉。 最后是近亲属。近亲属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他们和当事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案件情况也比较了解。当他们认为判决存在问题时,也有权提出申诉。例如,被告人的近亲属觉得判决量刑过重,就可以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诉,为被告人争取更公正的结果。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