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职罪包括哪些种类?


渎职罪是一类比较复杂的犯罪类型,它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损害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致使国家与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下面来详细介绍一下渎职罪包含的种类。 首先是滥用职权型渎职罪。滥用职权意味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比如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对不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公司设立、登记申请或者股票、债券发行、上市申请,予以批准或者登记,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零三条规定,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上级部门强令登记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前款行为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其次是玩忽职守型渎职罪。玩忽职守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像玩忽职守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比如一些官员在防汛工作中,玩忽职守,不认真履行职责,导致洪水到来时无法及时做好应对措施,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就可能构成玩忽职守罪。 再者是徇私舞弊型渎职罪。徇私舞弊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徇私情、私利,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伪造材料,隐瞒情况,弄虚作假的行为。例如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比如某些工商执法人员,在查获一些明显构成犯罪的制假售假案件时,为了私利,不将案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就可能触犯此罪。 除了上述常见类型外,渎职罪还包括泄露国家秘密型渎职罪等。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都可能构成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总之,渎职罪的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应当严格依法履行职责,避免触犯相关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