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签劳动合同职工受伤企业是否该赔偿?


在我国的劳动法律体系中,没签劳动合同职工受伤,企业通常是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的。下面从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首先,没签劳动合同不影响劳动关系的认定。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所以,即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只要存在上述情形,职工与企业之间就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其次,对于职工因工作原因受伤的情况,涉及到工伤认定问题。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也就是说,只要职工受伤符合上述工伤认定的条件,就可以被认定为工伤。 那么企业需要承担的赔偿责任呢?一旦职工被认定为工伤,企业要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如果企业没有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那么职工依法应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全部由企业承担。 如果企业拒绝承担赔偿责任,职工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职工可以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确认劳动关系,然后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再根据工伤认定结果,要求企业进行赔偿。如果企业仍然拒绝,职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综上所述,没签劳动合同职工受伤,企业不能以此为由逃避赔偿责任。职工要积极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和工伤事实的证据,通过合法途径保障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