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有哪些?

我最近和别人签了个合同,担心这个合同是否有效。我不太懂法律,就想了解下,从法律层面来说,一个民事法律行为要有效,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我该怎么判断我签的这个合同有没有法律效力呀?
展开 view-more
  • #民事行为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买卖交易、签订合同等都属于民事法律行为。要使一个民事法律行为有效,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首先是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就好比你要参加一场比赛,得有参赛的资格。民事行为能力就是我们参与民事活动的资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比如一个不满八周岁的孩子花大价钱买了一台电脑,这个购买行为一般就是无效的,因为他没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其次,意思表示真实。这意味着行为人表达出来的意思要和他内心真正的想法一致。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存在一些情况导致意思表示不真实,比如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民法典》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例如,商家故意隐瞒商品的重大缺陷,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该商品,这就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消费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撤销这个购买行为。 最后,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社会秩序的基本保障,民事法律行为不能违反这些规定。公序良俗就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它体现了社会的一般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比如,一些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像以赌博为内容的合同,就是无效的。《民法典》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综上所述,只有当一个民事法律行为同时满足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不违背公序良俗这几个条件时,才能被认定为有效。这样的规定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