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有关探视权对判决的规定有哪些?

我和孩子爸爸离婚了,离婚协议里没明确探视权的事儿。现在他老是找各种理由不让我看孩子,我想起诉争取探视权,就想问问法律上关于探视权判决有啥规定,我心里好有个底。
展开 view-more
  • #探视权判决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探视权,从法律层面来讲,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依法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这一权利的设立,旨在保障子女能够与不直接抚养自己的父或母保持情感交流,促进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明确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当涉及到探视权判决时,法院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首先,会考虑子女的年龄和意愿。对于年幼的子女,法院会侧重于从保障其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秩序的角度出发来确定探视的方式和时间。例如,对于尚在哺乳期的婴儿,可能会适当减少探视的频率和时长,以保证婴儿的稳定生活。而对于有一定认知能力的未成年子女,法院会尊重其意愿,在判决时会征求子女的意见。 其次,法院会考量父母双方的实际情况。包括父母的居住环境、工作稳定性、道德品质等。如果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能够提供良好的居住和教育条件,且不存在不利于子女成长的因素,法院在判决探视权时会更倾向于保障其正常的抚养生活秩序。而对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如果其有固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能够为子女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持和良好的情感陪伴,法院也会支持其合理的探视请求。 另外,法院还会考虑探视权的行使是否会对子女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如果探视的时间安排过于频繁或者探视方式不当,可能会干扰子女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如果探视时间安排在子女考试期间,可能会影响子女的备考状态,法院可能会将探视时间推迟。 当出现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况时,法院会依法作出中止探望的判决。这里的“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包括多种情形,如探望方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有吸毒等不良嗜好、有暴力倾向等。当中止探望的事由消失后,探望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恢复探望权,法院经审查确认后,会作出恢复探望的判决。 总之,法院在判决探视权时,始终以保障子女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作出公平、合理的判决。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