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继承方式有哪些?


遗产继承方式主要分为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这几种,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法定继承是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简单来说,如果老人去世没有留下遗嘱,那么就按照这个顺序来分配遗产。 遗嘱继承是指按照被继承人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而承受其遗产的继承方式。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比如老人通过遗嘱明确表示自己的房产由某个子女继承,那么就按照遗嘱来执行。 遗赠是公民通过遗嘱方式将其遗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赠与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个人或者社会组织,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这意味着,老人可以通过遗嘱把财产送给自己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人。 遗赠扶养协议是遗赠人和扶养人之间关于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的生养死葬的义务,遗赠人的财产在其死后转归扶养人所有的协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八条规定,自然人可以与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该组织或者个人承担该自然人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这种方式在一些没有子女照顾的老人中比较常见,老人和他人签订协议,由他人照顾自己,自己去世后财产就给对方。 在实际的遗产继承中,这几种继承方式的效力顺序是:遗赠扶养协议优先于遗嘱继承和遗赠,遗嘱继承和遗赠优先于法定继承。也就是说,如果存在遗赠扶养协议,就先按照协议来处理遗产;如果没有协议但有遗嘱,就按照遗嘱来;如果既没有协议也没有遗嘱,才按照法定继承来分配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