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主要有哪些表现方式?

我感觉有人在背后说我坏话,对我的名誉造成了影响,但我不太确定这算不算是侵害名誉权。我想了解一下,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主要有哪些表现方式呢?这样我就能判断自己的情况了。
展开 view-more
  • #名誉权侵害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名誉权是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是指行为人通过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使他人社会评价降低的行为。以下为您详细介绍侵害名誉权行为的主要表现方式: 第一,侮辱行为。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暴力侮辱,即对受害人施以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使他人名誉受到侵害。比如当众扇他人耳光、强行给他人泼洒脏物等。语言侮辱,使用污秽、贬损性的言语对他人进行辱骂、嘲笑,使他人名誉受损。文字侮辱,通过书写、张贴、散发等方式,用文字对他人进行侮辱,像在网络上发布辱骂他人的文章、张贴丑化他人的大字报等。 第二,诽谤行为。诽谤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捏造虚假事实是诽谤的前提条件,如果传播的是真实的事实,即使对他人名誉有不利影响,也不构成诽谤。比如,故意编造他人贪污受贿的虚假消息并四处传播,导致他人名誉受损。而散布的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还可以利用网络等现代传播手段。 第三,新闻报道严重失实。新闻单位或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如果对事实没有进行认真核实,导致报道内容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从而损害了他人名誉,也构成侵害名誉权。比如,某新闻报道称某企业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但实际上该企业产品质量合格,这种不实报道就可能侵害了企业的名誉权。 第四,文学作品使用素材不当。在文学创作中,如果作者使用素材不当,对号入座地描写特定人物,且内容含有侮辱、诽谤等损害他人名誉的情节,也可能构成侵害名誉权。例如,某小说中描写的人物与现实中的某人在姓名、外貌、经历等方面高度相似,且小说中对该人物进行了丑化和诋毁,就可能侵害了现实中该人的名誉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一旦名誉权受到侵害,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以及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