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中违法的内容有哪些?


在医疗纠纷中,明确违法的内容对于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下面我们从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这两个主要方面来详细分析。 首先,从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属于违法行为。比如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不按照既定的手术流程操作,导致患者身体受到额外伤害,这就违反了技术操作规范。同时,该法还规定,医师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或者有关出生、死亡等证明文件的,也是违法的。举例来说,如果医生没有对患者进行实际检查,就开具了疾病诊断证明,这显然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另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指出,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这里的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比如,医院在给患者用药时,没有仔细核对药品信息,导致患者使用了错误的药物,造成了不良后果,这就可能构成医疗事故。 从患者及家属的角度来看。《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在医疗纠纷中,如果患者或家属以过激的方式,如在医院内大吵大闹、打砸医院设备、围攻医务人员等,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就违反了这一规定。 此外,《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如果患者或家属在医疗纠纷中,故意损坏医疗机构的财物,或者对医务人员进行人身攻击,造成了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了解医疗纠纷中违法的内容,有助于医患双方在纠纷发生时,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解决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无论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还是患者及家属,都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医疗秩序和社会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