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的立案标准究竟是什么?
我在一家国有事业单位工作,最近听闻有同事可能涉及失职行为,想知道具体什么样的情况会被认定为达到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的立案标准,比如在经济损失或者单位运营方面具体的界限是怎样的。
展开


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是指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其立案标准具体如下: 首先,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这里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与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而造成的财产损毁、减少的实际价值。例如,因工作人员的失职行为,导致国家投入的专项资金被骗取,数额达到五十万元以上,就可能符合此立案标准。法律依据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十五条相关规定。 其次,造成有关单位破产,停业、停产一年以上,或者被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解散的。比如,由于国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严重不负责任,导致与之合作的单位无法正常运营,最终破产,或者该单位因违规行为被吊销相关证照等,且这种状态持续一年以上,就达到了立案标准。同样依据上述规定。 最后,其他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这是一个兜底条款,具体情况需要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和相关司法实践来综合判断。例如,因失职行为导致国家重要科研项目无法进行,严重影响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发展等情况。 在《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中也有相关规定,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有失职行为,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此罪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处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