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犯罪的追诉标准是什么?


商标侵权犯罪的追诉标准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了解。 首先,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是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这里的“非法经营数额”,通俗来讲就是通过侵权行为所涉及的商品或者服务的销售金额等相关数额。而“违法所得数额”就是扣除成本等之后实际获得的利润。比如,一家企业未经许可使用他人商标生产商品,这些商品卖了五万元以上,或者扣除成本后赚了三万元以上,就达到了追诉标准。 二是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这意味着如果侵权人同时假冒了两种或更多的注册商标,那么非法经营数额达到三万元或者违法所得达到二万元,就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例如,一家店铺既假冒了A品牌的商标,又假冒了B品牌的商标,其涉及的商品销售金额达到三万元或者获利两万元,就可能面临刑事追诉。 此外,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予立案追诉。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这里的销售金额就是实际卖出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所获得的收入。还有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已销售金额与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合计在十五万元以上的。比如,商家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卖了三万元,还有价值十二万元的货物没卖出去,合计达到十五万元,也会被追诉。 另外,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伪造、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二万件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简单来说,如果制作或者销售的假冒商标标识数量很多,或者涉及的经营额、获利达到一定标准,就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了解商标侵权犯罪的追诉标准,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避免自己因为不懂法律而陷入犯罪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发现他人侵权时,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