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授予专利权的情况有哪些?


在专利申请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发明创造都能被授予专利权。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不授予专利权的情况。 首先,从科学发现层面来看,科学发现是对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现象、变化过程及其特性和规律的揭示。比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等。这些发现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它们本身并不能直接应用于工业生产,所以不能被授予专利权。我国《专利法》明确规定,科学发现不授予专利权。这是因为科学发现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成果,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不应被个人或组织独占。 其次,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也不授予专利权。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是指导人们进行思维、表述、判断和记忆的规则和方法。例如,数学算法、游戏规则、教学方法等。这些规则和方法没有利用自然规律,也不是技术方案,它们更多地是依赖于人的智力活动,所以不符合专利授予的条件。专利法不保护这类内容,是为了避免对人类思维活动的过度限制,保障知识的自由传播和创新。 再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样不授予专利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是指以有生命的人体或者动物体为直接实施对象,进行识别、确定或消除病因或病灶的过程。比如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方法、西医的手术治疗方法等。不授予这类方法专利权,主要是出于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考虑。如果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授予专利,可能会导致医疗费用增加,限制医疗技术的传播和应用,不利于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 此外,动物和植物品种也不授予专利权,但动物和植物品种的生产方法可以依照专利法规定授予专利权。动物和植物品种是自然存在的生物,它们的繁殖和生长主要依赖于自然条件和生物自身的遗传特性。虽然不授予动物和植物品种本身专利权,但对于那些采用非生物学方法生产动物和植物品种的技术,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培育新的植物品种的方法,是可以获得专利保护的。 最后,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也不授予专利权。原子核变换方法是指利用加速器、反应堆以及其他核反应装置,通过核裂变、核聚变等方式获得新的原子核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获得的物质主要用于军事、能源等领域,涉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等重要方面。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公共利益,防止核技术的滥用,专利法规定对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不授予专利权。 总之,了解不授予专利权的情况,对于申请人来说至关重要。在申请专利之前,应仔细研究自己的发明创造是否符合专利授予的条件,避免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