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婚姻才算骗婚?


在法律层面,骗婚并非一个具有明确法定定义的术语,但可以从一些常见情形和法律规定来判断什么样的婚姻可能构成骗婚。骗婚通常是指一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与另一方结婚并骗取财物。 从行为特征来看,骗婚往往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虚构身份或背景信息。比如一方伪造学历、职业、家庭情况等,让对方产生错误认识而与之结婚。例如,声称自己是高收入的企业高管,实际上只是普通的临时工,以此吸引对方并结婚后骗取钱财。二是隐瞒重大不利信息。像隐瞒自己的犯罪记录、严重疾病(如传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已有婚姻关系等。比如一方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却在婚前故意隐瞒,婚后才被另一方发现。三是以结婚为幌子骗取财物。一方在结婚前后,以各种借口向另一方索要大量钱财,在达到目的后便消失不见或者提出离婚。比如以筹备婚礼、投资项目等为由,骗取对方的积蓄。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虽然没有直接针对骗婚的具体条文,但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处理。《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四条规定,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如果一方以骗婚为目的,通过欺诈手段与另一方结婚,受欺诈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此外,如果骗婚行为涉及诈骗财物且数额较大,还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的规定,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当怀疑自己遭遇骗婚时,首先要保持冷静,收集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对方的虚假身份信息等。然后可以与对方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撤销婚姻或要求返还财物。如果涉及诈骗犯罪,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总之,在面对可能的骗婚情况时,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