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所限制的自由有哪些?
我因一些法律事务了解到管制这种刑罚,不太清楚被判处管制后,具体限制了哪些自由。我想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被管制的人在哪些方面的行为是受到约束的,这些限制是如何规定的,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展开


管制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刑罚方法,它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在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下进行改造。下面我们来详细说说管制所限制的自由有哪些。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这意味着,被管制者如果想要进行上述这些涉及公共表达和集体活动的行为,必须先获得执行机关的批准。比如说,不能未经允许就随意发表一些可能影响社会秩序的言论,也不能擅自组织或参加集会、游行等活动。 其次,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要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这要求犯罪分子定期向执行机关汇报自己这段时间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事情等,以便执行机关掌握其活动轨迹和动向,确保其遵守管制规定。例如,犯罪分子可能需要每月或者每季度向执行机关提交一份详细的活动报告。 再者,被管制者要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执行机关会对犯罪分子的会客情况进行一定的限制,规定哪些人可以会见,会见的时间、地点等。这是为了防止犯罪分子与不良人员接触,避免其受到不良影响而再次犯罪。比如,可能不允许犯罪分子会见有犯罪记录的人员。 另外,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也就是说,如果被管制者想要离开自己目前居住的城市、县,或者要搬到其他地方居住,必须事先得到执行机关的许可。如果未经批准就擅自离开,就违反了管制规定,可能会面临相应的法律后果。 最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虽然他们受到了一定的自由限制,但在劳动方面,与其他正常劳动者享有同等获得报酬的权利,这体现了法律对被管制者合法权益的保障。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