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行政诉讼?
我不太清楚行政诉讼到底是什么。我和政府部门有点纠纷,朋友说可以考虑行政诉讼,但我完全不了解。我想知道行政诉讼具体是怎么回事,它有啥特点,啥情况下能提起行政诉讼呢?
展开


行政诉讼,简单来讲,就是老百姓或者企业等认为政府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在这个过程中,“民”是原告,政府机关则是被告。 行政诉讼有几个显著特点。首先,它的被告具有恒定性,只能是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其次,它解决的是行政争议,也就是老百姓和政府机关之间因为行政行为产生的矛盾。再者,行政诉讼遵循“举证责任倒置”原则,通常由被告行政机关来证明自己的行政行为是合法的,而不是原告来证明行政行为违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里的行政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比如,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行政许可决定等,如果当事人认为这些决定不合理、不合法,就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再比如,行政机关应该履行某种法定职责却没有履行,像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机关拒不答复,当事人也能通过行政诉讼来维权。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诸如行政处罚过重、行政不作为等情况,且通过其他途径无法有效解决时,就可以考虑通过行政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过,提起行政诉讼要注意在法定的起诉期限内进行,并且要准备好相关的证据材料。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