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事诉讼交叉式询问?


民事诉讼交叉式询问是指在民事诉讼庭审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所提供的证人进行的询问方式。这种询问方式在查明案件事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流程上看,交叉式询问一般先由提供证人的一方进行主询问。主询问的目的是让证人陈述与案件相关的事实,支持己方的主张。在主询问结束后,对方当事人有权进行反询问。反询问的目的则是对证人的证言进行质疑,发现其中的矛盾、不实之处,或者从证人那里获取对己方有利的信息。反询问结束后,提供证人的一方还可以进行再主询问,对反询问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澄清和解释。之后,对方当事人也可以进行再反询问。 交叉式询问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法官更全面、客观地了解案件事实。通过双方当事人对证人的询问和质疑,能够揭示出证人证言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使法官对案件的真相有更准确的判断。同时,交叉式询问也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当事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对对方证人进行质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我国,虽然法律没有明确使用“交叉式询问”这一术语,但相关规定体现了交叉式询问的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当事人有权对证人进行询问,证人应当如实回答。同时,法庭应当保障当事人的询问权利,对询问的方式、范围等进行适当的限制和引导。例如,询问不得采用威胁、侮辱等不当方式,不得询问与案件无关的问题。 此外,法官在交叉式询问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法官要对询问的程序进行把控,确保询问的有序进行。当一方当事人的询问方式不当或者询问内容与案件无关时,法官有权制止。法官还要根据询问的情况,对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判断。 总之,民事诉讼交叉式询问是一种重要的庭审制度,它有助于查明案件事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