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属于犯罪故意?
我不太清楚法律上对于犯罪故意的定义。我在生活中听说过一些案例,感觉有些行为人的主观想法很难判断是不是犯罪故意。我想知道,从法律角度来讲,什么样的情况才算是犯罪故意呢?它有什么具体的特征和判定标准吗?
展开


犯罪故意是刑法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从法律条文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就明确了犯罪故意的定义和法律后果。 犯罪故意可以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类型。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这里的“希望”,就是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行为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去促使危害结果的出现。比如说,甲为了杀害乙,拿着刀朝乙的要害部位猛刺,甲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乙死亡,并且积极追求乙死亡这个结果,这就是典型的直接故意杀人。 间接故意则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放任”意味着行为人虽然不是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但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也不反对、不阻止,而是听之任之。例如,丙为了盗窃仓库里的财物,在仓库外放火制造混乱以便趁机行窃,他明知放火可能会烧死仓库里值班的人员,但他对此采取了放任的态度,结果大火导致值班人员死亡,丙的这种心理就属于间接故意。 判断犯罪故意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认知能力、行为动机、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司法机关在认定犯罪故意时,会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依据证据来判断行为人是否具备犯罪故意以及是哪种类型的犯罪故意。只有准确认定犯罪故意,才能正确地定罪量刑,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