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虚假离婚,有哪些法律后果?
我和伴侣为了买房办了离婚,想着之后再复婚,可现在担心这所谓的‘虚假离婚’会不会有啥问题。我不太清楚这种行为在法律上是怎么认定的,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所以想了解一下关于虚假离婚的相关法律知识。
展开


虚假离婚,指的是夫妻双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比如逃避债务、获取购房资格等,而暂时解除婚姻关系,待目的达成后再复婚的行为。虽然这种行为看似只是双方的一种‘约定’,但在法律上,只要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婚姻关系就已经合法解除。 从法律角度来看,婚姻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身份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八条规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离婚,并已经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这意味着,一旦双方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离婚登记,领取了离婚证,婚姻关系就正式解除,双方不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 虚假离婚可能带来多方面的法律后果。在财产方面,离婚时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了分割,即便之后复婚,这些已经分割的财产也属于婚前个人财产。例如,双方在虚假离婚时约定房产归一方所有,那么该房产就成为这一方的个人财产,复婚之后也不会自动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如果之后双方产生纠纷,另一方很难主张对该房产的权益。 在子女抚养问题上,离婚协议中对子女抚养权的约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即使是虚假离婚,获得抚养权的一方享有对子女的直接抚养权利,另一方则需要按照协议支付抚养费等。如果之后复婚,对于子女抚养权等问题可能需要重新协商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此外,虚假离婚还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如果是为了逃避债务而虚假离婚,债权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撤销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部分,以保障自己的债权得到实现。因为根据法律规定,夫妻双方恶意串通,通过离婚方式转移财产,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是无效的。 总之,虚假离婚并不是一种可以随意操作且没有风险的行为。在做出这样的决定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可能产生的后果,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和损失。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