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定罪标准是什么?
最近遇到一些交易上的事,怀疑自己可能遭遇了诈骗,但又不确定。想知 道从法律角度来说,到底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会被认定为诈骗呢?是看行为方式,还是涉及金额,或者有其他方面的考量?希望能了解具体的定罪标准。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诈骗定罪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来判断:
首先是犯罪客体,诈骗罪侵犯的是公私财物所有权。简单来说,就是骗子的行为损害了别人对财物的合法占有和使用权利。
其次是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欺诈方法包括虚构事实,比如编造根本不存在的项目让你投资;或者隐瞒真相,像卖东西时故意隐瞒商品的重大问题。而且得骗到数额较大的财物才可能构成犯罪,不同地区对于“数额较大”的标准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是3000元以上。
再者是犯罪主体,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一般是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这意味着不是所有人都能构成诈骗罪主体,得是达到一定年龄、能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最后是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也就是说,骗子从一开始就是故意想把别人的财物骗到手归自己。
相关法律依据是《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