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什么?
我想了解下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我不太懂法律,不知道这个政策具体是怎么回事,它在实际的司法过程中是怎么运用的呢?对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希望能得到通俗易懂的解释。
展开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我国在刑事司法领域中所遵循的一项重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对于不同的犯罪情况和犯罪人,要分别采取宽松和严厉两种不同程度的处理方式,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互补,宽严有度。 从“宽”的方面来讲,主要适用于一些犯罪情节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行为,或者是具有自首、立功、坦白等法定或酌定从宽处罚情节的犯罪人。对于这类情况,司法机关会依法从宽处理,比如可能会采取从轻、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的措施。还可能会适用非监禁刑,像缓刑、管制等,让犯罪人在社区中接受矫正,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这一做法体现了刑法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有利于犯罪人的改造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从“严”的方面来说,针对那些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的犯罪,以及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累犯等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犯罪分子,司法机关会依法予以严厉打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判处较重的刑罚,以彰显法律的威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有着明确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这一规定为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它要求司法机关在定罪量刑时,既要考虑犯罪行为的客观危害,也要考虑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同时,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等司法文件中,也对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具体适用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和指导。这些规定和指导有助于司法人员准确把握政策的精神实质,确保政策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正确、有效的贯彻执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