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有哪些意见?
我想了解一下,在司法实践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到底是怎样执行的,比如在量刑、定罪这些方面会有什么具体的体现呢?它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希望能弄清楚相关意见内容。
展开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刑事司法政策。简单来说,它就是要求司法机关在处理刑事案件时,该从严的就从严,该从宽的就从宽,做到宽严结合,罚当其罪。 从“宽”的方面来看,主要是对一些犯罪情节比较轻微、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或者具有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犯罪分子,依法从宽处理。这体现了刑法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教育改造功能。比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从“严”的方面来说,对于那些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以及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累犯等,要依法予以严厉打击,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法律的权威。例如,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就要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从严惩处。 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时,还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到宽严适度、不枉不纵。司法机关要全面、客观地把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和社会治安形势,合理确定从宽和从严的对象、范围和力度。同时,要注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通过正确适用法律,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秩序与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