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竞业禁止,约定竞业限制后如何补偿?


竞业禁止,简单来说,就是在特定的范围、时间段和业务领域内,特定的人不能去从事和原单位存在竞争关系的业务或者到有竞争关系的单位工作。这是为了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和竞争优势。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当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了竞业限制条款后,关于补偿的问题,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前款规定的月平均工资的30%低于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从补偿的支付方式来看,通常是按月支付。这样的安排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竞业限制期间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以维持生活。而补偿的金额,则主要依据双方的约定来确定。如果没有约定具体的补偿金额,就按照前面提到的司法解释,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来计算。不过,如果这个计算出来的金额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那就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来支付。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用人单位不按照约定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该怎么办呢?根据法律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支付经济补偿,经劳动者催告后仍不支付的,劳动者有权解除竞业限制协议。同时,如果劳动者违反了竞业限制约定,那么就需要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用人单位在发现劳动者违约后,有权要求劳动者承担违约责任,并可以要求劳动者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总之,竞业禁止和竞业限制补偿的规定,旨在平衡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保护需求和劳动者的就业权益。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都应当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