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不作为?


在法律领域,不作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简单来说,不作为指的是行为人在能够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情况下,却消极地不去履行该义务,从而造成了危害社会的后果。 要理解不作为,首先要明确“义务”这个概念。这里的义务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道德义务,而是法律规定的义务。这些义务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律的明文规定,这是最常见的义务来源。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如果父母拒绝抚养未成年子女,或者子女拒绝赡养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这就是典型的不作为违法行为。 二是职务或业务上的要求。一些特定职业的人员,由于其工作性质,负有特定的作为义务。比如医生有救死扶伤的义务,警察有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义务。如果医生在工作中,面对危急病人,有能力进行救治却拒绝治疗,或者警察在看到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有能力制止却袖手旁观,就构成了不作为。 三是由行为人的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当行为人实施了某种行为,使他人的合法权益处于危险状态时,行为人就有义务消除这种危险。例如,带邻居家小孩去游泳,小孩溺水,带他去游泳的人就有义务对其进行救助,如果不救助,就属于不作为。 不作为与作为一样,都可能构成犯罪。在判断是否构成不作为犯罪时,需要考虑行为人是否负有法律义务、是否有能力履行义务以及是否造成了危害后果等因素。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关于遗弃罪的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就构成遗弃罪。 总之,不作为不仅仅是简单的不做事,而是在法律规定有义务作为的情况下,却消极地不履行义务。理解不作为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遵守法律规定,明确自己在法律上的责任和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