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的程序是什么?


在法律层面,“撤销”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不同类型的撤销适用不同的程序和法律规定。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撤销情形及程序。 首先是合同撤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至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所以,合同撤销一般需要通过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起诉讼或仲裁申请来启动程序。当事人需要准备好相关证据,如合同文本、沟通记录、能够证明存在可撤销事由的其他材料等,以支持自己的主张。 其次是公司登记撤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四十条,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市场主体登记的,受虚假市场主体登记影响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可以向登记机关提出撤销市场主体登记的申请。登记机关受理申请后,会进行调查核实。经调查认定存在虚假登记情形的,登记机关会撤销市场主体登记。在这个过程中,申请人要向登记机关提交证明登记存在虚假等问题的证据材料。 还有行政行为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来请求撤销该行政行为。如果行政行为存在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滥用职权、明显不当等情形,法院可以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当事人要在法定的起诉期限内,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启动行政诉讼程序。 总之,不同的撤销事项程序不同,关键是要先明确撤销的具体对象,然后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按照相应的程序去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