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抢夺罪,它与抢劫罪有什么异同?


抢夺罪,简单来说,就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这里的“乘人不备”是指行为人趁被害人没有察觉的时候进行抢夺;“公开夺取”则意味着这种行为是当着被害人的面进行的。比如,张三在街上看到李四手里拿着一部昂贵的手机,趁李四不注意,一把将手机抢走,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抢夺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而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这里的“暴力”是指对被害人的身体实施打击或强制,像殴打、捆绑等;“胁迫”是指以立即实施暴力相威胁,使被害人产生恐惧而不敢反抗;“其他方法”是指用酒灌醉、用药物麻醉等使被害人不能反抗的方法。例如,王五在一个偏僻的小巷子里,拦住赵六,用刀威胁赵六交出身上的钱财,这就是典型的抢劫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入户抢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等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抢夺罪和抢劫罪的相同点在于,二者都是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的犯罪行为。它们都侵犯了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并且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客观行为方面,抢夺罪是乘人不备公开夺取财物,不使用暴力、胁迫等强制方法;而抢劫罪则是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使被害人不能反抗、不敢反抗或不知反抗。其次,在犯罪客体方面,抢夺罪主要侵犯的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抢劫罪不仅侵犯了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最后,在法律后果上,抢劫罪的量刑明显比抢夺罪重。因为抢劫罪对公民人身安全的威胁更大,社会危害性也更严重。 了解抢夺罪和抢劫罪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这两种犯罪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增强防范意识,同时也能在遇到相关情况时,正确判断行为的性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