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第二审判决?
我最近涉及一个案子,一审判决下来后,我不太满意准备上诉。我想知道上诉之后的第二审判决是怎么回事,它和一审判决有啥不同,有哪些特点和效力呢?
展开


第二审判决是指在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中,当事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审未生效判决,在法定上诉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一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后所作出的判决。 从概念上来说,它是上级法院对一审案件重新审理后给出的结论。比如在一个民事合同纠纷案件中,一审法院判决一方需要赔偿另一方一定金额,但败诉方认为一审判决有误,证据认定不准确等,就可以向上一级法院上诉,上一级法院审理后作出的判决就是第二审判决。 在效力方面,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第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这意味着一旦第二审判决作出,立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再就同一案件再次上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也就是说,当事人必须按照第二审判决的内容履行相应的义务。例如在一个财产分割的二审案件中,二审判决确定了双方各自应得的财产份额,双方就必须按照这个判决来执行。 在审判程序上,第二审法院会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如果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第二审法院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如果一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第二审法院会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如果一审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第二审法院会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如果一审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第二审法院会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第二审判决是我国司法体系中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的重要环节。它给予了当事人对一审判决结果有异议时进一步救济的途径,同时也维护了司法判决的终局性和权威性。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