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合作制是什么?


股份合作制是一种将股份制和合作制相结合的企业组织形式,它融合了资本联合与劳动联合的特点,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从概念上来说,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职工既是企业的劳动者,又是企业的出资人。这种模式下,员工不仅通过劳动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还通过入股的方式成为企业的股东,享有相应的股东权益。例如,企业盈利时,员工既能获得劳动报酬,又能按照股份比例参与利润分配。 在法律依据方面,虽然我国没有专门针对股份合作制的统一法律,但相关的规定散见于一些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中。比如《关于发展城市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指导意见》等,这些文件对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设立、股权设置、组织机构等方面做出了规范。 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权设置通常具有一定的特点。一般分为职工个人股、职工集体股和法人股等。职工个人股是职工以自己的合法财产向企业投资形成的股份,这部分股权体现了职工的出资权益。职工集体股是本企业职工以共有的财产折股或向企业投资形成的股份,它代表了职工集体的利益。法人股则是企业以外的法人单位投资形成的股份。 在组织机构上,股份合作制企业一般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股东组成,决定企业的重大事项。董事会是企业的决策机构,负责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制定企业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等。监事会则是企业的监督机构,对企业的财务和董事、经理等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 与股份制企业相比,股份合作制更强调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的有机结合。股份制企业主要以资本联合为主,股东不一定参与企业的劳动;而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东大多是企业的员工,他们既参与劳动,又参与资本投资。这种模式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股份合作制对于一些小型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制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明晰企业的产权关系,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如果采用股份合作制,可以吸引员工的资金投入,使员工更加关注企业的发展,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推动企业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