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商标侵权行为,如何认定商标侵权行为?
商标侵权行为,简单来说,就是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或者有其他干涉、妨碍商标注册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损害商标注册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明确列举了多种属于商标侵权的情形。第一种是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行为。这就好比别人注册了“可口可乐”这个商标,你在自己生产的可乐饮料上也用“可口可乐”,这肯定是侵权的。第二种是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比如别人有“大白兔”奶糖的商标,你生产的奶糖叫“大灰兔”,包装也很相似,这就可能构成侵权,因为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混淆。
还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行为也属于侵权。就算你不知道所销售的商品是侵权商品,但只要实际上卖的是侵权产品,也可能要承担一定责任。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同样是侵权行为。比如有人私自印刷带有别人注册商标的标签拿去卖。另外,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这种“反向假冒”行为也被认定为侵权。
在认定商标侵权行为时,一般会从几个方面来考量。首先是看被 控侵权的标识和注册商标是否相同或近似。这里要综合考虑音、形、义等多方面因素。比如“小米”和“小来”,读音相近,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就会被认定为近似。其次是看使用该标识的商品或服务与注册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务是否相同或类似。判断是否类似,要考虑商品的功能、用途、生产部门、销售渠道、消费对象等因素。例如,手机和手机充电器虽然不是同一种商品,但在功能和销售渠道等方面有密切关联,可能会被认定为类似商品。
再者,是否容易导致相关公众的混淆也是重要的判断标准。相关公众就是与该商品或服务有一定接触的消费者群体。如果使用被控侵权标识会让这些消费者误以为是注册商标的商品或服务,那侵权的可能性就很大。总之,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依据法律规定来准确判断。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因失业致使网贷逾期5万且无力还款时,能否申请停息挂账以及该如何申请?
股份公司增资的必要流程是怎样的?
诈骗一旦立案一般会判几个月?
辞职后个税APP仍显示工资收入该怎么办?
租赁双方都需要交印花税吗?
著作权法的赔偿规定是怎样的?
偷税最简单的三个办法是什么?
全款发票有什么用途?
研发加计抵扣有哪些行业限制?
如何确定消费税的计税依据?
基本户是否可以在异地开立?
写了假借条但一直没主张过是否构成诈骗罪?
打欠条几年内有有效期?
驾驶证换领新证时有违章该怎么处理?
离异后男方不支付抚养费且转让财产该怎么办?
从犯已判刑,主犯自首后多久会被逮捕?
判决后债务人失踪了该怎么办?
案底可以消除吗,包括累犯的案底吗?
定金合同中当事人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