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签了合同就起诉不了该怎么办?


在工伤赔偿的问题上,即便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合同,也并非就完全失去了起诉的权利。下面为你详细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合同的效力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也就是说,如果签订的工伤赔偿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不存在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情形,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么该合同是有效的。 然而,如果签订的合同存在法定可撤销的情形,那么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所以,当你认为签了工伤合同后赔偿不合理想通过起诉解决时,需要先判断合同是否存在可撤销的情形。如果存在上述可撤销的情形,你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一旦合同被撤销,就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你就可以通过起诉等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此外,即便合同有效,但如果后续发现有新的情况,比如工伤复发需要进一步治疗产生了新的费用等,你依然可以就新产生的费用等问题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实际操作中,你要注意收集和保留相关的证据,比如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书、医疗费用票据、与用人单位沟通的记录等,这些证据对于你维护自己的权益至关重要。总之,签了工伤合同并不意味着完全失去起诉的权利,要根据具体情况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