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鉴定后该怎么办?
我之前和医院发生了医疗纠纷,现在已经做完鉴定了,但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是直接和医院协商赔偿,还是要走法律途径?也不清楚后续的流程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展开


医疗纠纷鉴定完成后,可根据鉴定结果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医疗纠纷鉴定的概念。医疗纠纷鉴定是指专门的鉴定机构对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过错参与度等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给出专业意见的活动。它就像是一个“裁判”,帮助我们确定医院在医疗过程中是否有责任。 如果鉴定结果显示医院存在过错,那么可以选择与医院进行协商。协商是一种比较温和的解决方式,双方可以就赔偿金额、赔偿方式等问题进行沟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在协商过程中,患者要注意收集好相关的证据,比如鉴定报告、病历等,以便在协商时能够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诉求。 要是协商不成,患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鉴定结果,对双方进行调解。《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当事人既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卫生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受理的,应当终止处理。所以在选择调解时要考虑清楚是否同时走法律途径。 除了协商和调解,患者还可以选择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由法院根据法律和事实进行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在诉讼过程中,需要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比如提交起诉状、证据等。同时,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依据法律规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及时关注处理进度,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