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被刑拘后应该怎么做?


当亲属被刑事拘留后,我们首先要明确刑事拘留的概念。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 第一步,确认消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可以通过联系承办案件的公安机关,要求查看拘留通知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所以,一定要拿到拘留通知书,上面会有涉嫌的罪名、关押的地点等重要信息。 第二步,了解涉嫌的罪名。不同的罪名对应的法律规定和处罚不同。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咨询专业的律师,了解该罪名的构成要件、量刑标准等。例如,如果涉嫌盗窃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三步,为亲属准备必要的生活用品。可以向看守所咨询具体可以送哪些物品,一般包括换洗衣物、洗漱用品等。但要注意,不能送食品、药品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物品。 第四步,尽快委托专业的律师。律师可以会见亲属,了解案件的具体情况,为亲属提供法律帮助和心理安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律师还可以根据案件情况,申请取保候审、提出辩护意见等,维护亲属的合法权益。 第五步,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在案件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过程中,要保持与司法机关的沟通,按照要求提供相关的材料和信息。但要注意,不要干扰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更不能帮助亲属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等,否则可能会触犯法律。 总之,亲属被刑拘后,我们要保持冷静,按照法律程序和要求,积极为亲属提供帮助和支持,保障其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