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者侵犯商业秘密该怎么办?


当经营者侵犯商业秘密时,被侵权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商业秘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这意味着商业秘密需要具备秘密性、价值性和保密性三个特征。比如一家公司的独特生产工艺,只有公司内部少数人知晓,并且该工艺能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同时公司也采取了保密措施,像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等,这就属于商业秘密。 如果发现经营者侵犯商业秘密,第一步可以选择与侵权方进行协商。通过友好沟通,要求侵权方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因侵权所造成的损失。协商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繁琐的法律程序,节省时间和成本。但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侵权方不愿意配合,协商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若协商不成,被侵权者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进行查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经营者侵犯商业秘密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会进行调查取证,根据调查结果对侵权方作出相应的处罚。 此外,被侵权者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以及自己所遭受的损失。证据可以包括商业秘密的相关资料、侵权方使用商业秘密的证据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规定,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公正的判决。如果侵权方的行为构成犯罪,还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总之,当遇到经营者侵犯商业秘密的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