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未订立劳动合同该怎么办?


当企业未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相关的法律概念。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它对于保障劳动者的权益至关重要,比如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重要事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如果企业未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者有相应的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也就是说,从用工第二个月开始到满一年的这段时间,企业要支付双倍工资给劳动者。 当遇到企业未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步骤。第一步,与企业进行沟通协商。友好地提醒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签订劳动合同,这既能维护自己的权益,也有助于保持与企业的良好关系。在沟通时,要注意保留相关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证据,以防后续出现纠纷。第二步,如果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力对企业的劳动用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他们会要求企业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劳动者在投诉时,要准备好能够证明自己与企业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比如工作证、考勤记录、工资发放记录等。第三步,如果劳动监察部门的处理结果不满意,或者企业仍然拒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解决劳动纠纷的方式,仲裁委员会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裁决。在仲裁过程中,劳动者要积极配合,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第四步,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劳动者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并作出最终的判决。 总之,企业未订立劳动合同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劳动者要了解自己的权益,通过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好相关证据,以确保自己的诉求能够得到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