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不履行民事诉讼判决后该如何处置?


如果被告人不履行民事诉讼判决,作为胜诉方的原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自身权益:首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 原告提出执行申请需要同时符合几个条件:要有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执行对象得是能够给付的财物和行为;法律文书规定的被告人履行义务的期限届满;申请执行的时间期限是二年,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如果是分段履行的,则从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要是超过申请执行期限,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执行申请。法院在接到申请后,会依据法定职权采取多种强制执行手段。例如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查询就是法院向银行等单位调查询问被申请人存款情况;冻结是对被申请执行人在金融单位的存款采取不准其提取或转移的措施,不过法院不能冻结被申请执行人银行账户内国家指明用途的专项资金,除非其用这些名义隐蔽资金逃避履行义务,且冻结期限最长为六个月,如需继续冻结要在到期前办理手续;划拨是法院通过银行等单位将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按规定数额划入申请执行人账户,划拨可以在冻结基础上进行,也可直接划拨 。还有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当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义务,法院有权扣留、提取其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要保留其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法院执行时要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相关单位必须办理。另外,如果被告人拒不执行判决情节严重,还有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此外,不履行判决的被告人还需要负担执行费,并且如果未按判决指定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未按判决指定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相关概念:(强制执行:就是在当事人不主动履行法律判决时,由法院通过强制手段让其履行义务。 迟延履行金:是指被执行人未按判决指定期间履行义务时,需额外支付的费用,数额根据未履行义务造成的损失等确定。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指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情节严重的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