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犯了诈骗罪还不了钱该怎么办?


在诈骗罪案件中,如果犯罪分子无法偿还诈骗所得的钱财,这在法律上是有一系列处理方式和后果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诈骗罪的概念。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当犯罪分子无法偿还诈骗所得时,在量刑方面,无法退赃退赔一般会被视为一个从重处罚的情节。法院在审判时,会综合考虑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如果犯罪分子有能力退赃却拒不退赃,或者确实没有能力退赃,法院会进行区分考量,但总体来说,无法还钱通常会让量刑相对更重一些。 对于受害者来说,即使犯罪分子无法立即还钱,他们依然享有通过法律途径追讨损失的权利。受害者可以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犯罪分子偿还被骗的财物。如果附带民事诉讼没有解决问题,受害者在刑事判决生效后,还可以单独提起民事诉讼。一旦法院判决犯罪分子还钱,而其仍然不履行还款义务,受害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院在强制执行时,会查询犯罪分子的财产状况,包括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如果发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会依法进行查封、扣押、拍卖等措施,以偿还受害者的损失。如果犯罪分子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法院可能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但这并不意味着受害者的权利消失。一旦发现犯罪分子有新的财产线索,受害者可以随时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此外,犯罪分子虽然暂时没有能力还钱,但如果在服刑期间有积极表现,如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等,还是可以获得减刑机会的。不过,这并不影响其在出狱后继续承担偿还诈骗所得的民事责任。也就是说,即使服刑期满,只要还有未偿还的诈骗款项,受害者依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其偿还。总之,犯了诈骗罪还不了钱,无论是犯罪分子还是受害者,都需要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来处理后续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