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者最怕家属不谅解该怎么办呢?


当肇事者面临家属不谅解的情况时,可从多个方面来应对,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需要明确家属谅解在法律中的意义。在刑事诉讼里,家属谅解是法院量刑时会考虑的一个情节。如果肇事者获得了受害者家属的谅解,法院在判刑时,有可能酌情从轻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九十条规定,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接着,肇事者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争取家属的谅解。其一,诚恳地向家属赔礼道歉,要让家属感受到肇事者发自内心的悔意。其二,积极主动地进行民事赔偿。民事赔偿的范围和标准通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相关司法解释来确定。一般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如果造成受害人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受害人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要是经过努力,家属仍然不愿意谅解,肇事者也不能消极对待。要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表现出良好的认罪态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最后,即使没有获得家属的谅解,肇事者也可以在庭审过程中,通过律师向法院阐述自己已经采取的积极措施,如积极赔偿、主动认罪等,请求法院在量刑时予以考虑。总之,肇事者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弥补自己的过错,争取法律的公正判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