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房产纠纷应该怎么做?


当发生房产纠纷时,有以下几种常见且可行的解决途径: 首先是协商解决。这是最基本也是最理想的解决方式。它指的是纠纷的双方直接就争议的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让步,最终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它非常灵活,而且不需要花费额外的成本,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所以在房产纠纷中,双方完全可以基于自愿原则进行协商。比如在购房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一些小的分歧,像房屋交付时的一些小瑕疵,双方可以通过友好协商来确定解决方案。 若协商不成,调解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调解是由中立的第三方介入,协助纠纷双方进行沟通和协商,促使双方达成和解。第三方可以是房地产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等。这些机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能够公正地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人民调解法》第三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等原则。通过调解解决房产纠纷,既可以避免双方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又能节省时间和精力。例如在一些涉及房屋质量问题的纠纷中,消协可以组织开发商和购房者进行调解,促使开发商对房屋质量问题进行整改。 仲裁也是解决房产纠纷的重要方式之一。仲裁是指纠纷双方根据事先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仲裁具有专业性、保密性和高效性等特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不过,选择仲裁需要双方事先在合同中约定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仲裁协议。比如在房产买卖合同中约定,如果双方发生纠纷,提交某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最后,如果上述方式都无法解决纠纷,就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诉讼是指纠纷一方将争议提交给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依法进行审理和判决。人民法院的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在房产纠纷诉讼中,当事人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例如在房屋产权纠纷中,当事人需要提供购房合同、产权证书等相关证据。 总之,发生房产纠纷时,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