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夫妻一方转移财产该怎么办?


在离婚过程中,当夫妻一方出现转移财产的行为时,很多人会感到不知所措。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应对办法以及相关的法律依据。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转移财产。在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转移财产通常是指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采用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手段,试图减少另一方在离婚时应得的财产份额。 当发现对方有转移财产的迹象时,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步,要及时收集证据。证据是维护您合法权益的关键。比如,银行转账记录能显示资金的流向,这可能是对方转移财产的重要线索;房产交易合同、车辆过户手续等也能证明对方是否擅自处理了夫妻共同财产。您可以通过向银行申请调取交易明细、到相关部门查询产权变更情况等方式来获取这些证据。 接着,如果情况紧急,您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规定,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财产保全可以防止对方进一步转移财产,保障您在后续分割财产时能够获得应有的份额。 在离婚诉讼过程中,法院会根据您提供的证据来认定对方是否存在转移财产的行为。如果法院认定对方确实有转移财产的情况,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会按照法律规定对转移财产的一方进行少分或者不分的处理。也就是说,对方试图通过转移财产来多占份额的企图是不会得逞的。 即使离婚后才发现对方在离婚时有转移财产的行为,您也不用过于担心。根据法律规定,您仍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发现之日起三年内提起诉讼,否则可能会因为超过诉讼时效而面临败诉的风险。 总之,在离婚时遇到一方转移财产的情况,要保持冷静,及时收集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律会为您提供公平的保障,让您在财产分割中得到应有的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