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答辩与口头答辩不一致时怎么办,该如何认定?
我在一场官司里,之前提交了书面答辩状,可在庭审时口头答辩的内容和书面答辩有些出入。我现在很担心这样会对我的案子有影响,也不知道法官会以哪个为准来认定。想问问遇到书面答辩和口头答辩不一致的情况该咋办,法院一般会怎么认定?
展开


在法律诉讼中,书面答辩和口头答辩都是当事人表达自身观点和主张的重要方式。书面答辩是指被告或者被上诉人针对原告或者上诉人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以书面形式进行的回应和辩驳;口头答辩则是当事人在庭审过程中,通过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当出现书面答辩与口头答辩不一致的情况时,法院会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进行认定。首先,法院会考虑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这需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比如当事人在庭审中的陈述是否清晰、合理,是否有对书面答辩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等。如果当事人能够对口头答辩与书面答辩的差异作出合理的解释,并且该解释符合常理和案件事实,法院可能会认可口头答辩内容更能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愿。 其次,证据是认定的关键。无论书面答辩还是口头答辩,都需要有相应的证据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法院会审查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看哪一种答辩内容有更充分的证据支撑。如果口头答辩有新的证据或者对已有证据有更合理的阐释,而书面答辩缺乏相应证据支持,法院可能会倾向于采纳口头答辩的观点。 此外,诉讼程序和诚信原则也会影响认定结果。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参与诉讼,如果口头答辩是为了恶意规避责任或者干扰诉讼秩序,法院可能不会支持。同时,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举证责任。如果无法提供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的,可能要承担不利的后果。 最后,法院会依据查明的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公正的判断。如果两种答辩内容的差异对案件的关键事实和法律适用有重大影响,法院可能会进一步调查核实,要求当事人补充证据或者作出更详细的说明。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法院会确定最终采信的答辩内容,并据此对案件进行裁判。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