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侵害商标权虚假宣传的情况该怎么办?


当遇到侵害商标权虚假宣传的情况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商标权是指商标所有人对其商标所享有的独占的、排他的权利。而虚假宣传则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以及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均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也明确禁止经营者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如果发现有侵害商标权虚假宣传的行为,第一步可以先收集相关证据。证据是维权的关键,包括侵权方使用商标的相关资料,如商品图片、宣传海报、广告视频等,以及虚假宣传的内容,比如夸大产品功效、虚构销售数据等的证据。可以通过拍照、录像、保存网页截图等方式来固定证据。 接下来,可以选择与侵权方进行协商。通过发送正式的函件,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行为,包括停止使用商标和停止虚假宣传,并赔偿因侵权行为给自己造成的损失。在协商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好沟通的记录,以备后续可能的法律程序使用。 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考虑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对侵犯商标权和虚假宣传的行为进行查处。他们可以责令侵权方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并处以罚款。 另外,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要向法院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对方的侵权行为以及给自己造成的损失。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如果胜诉,侵权方可能需要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消除影响等民事责任。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总之,遇到侵害商标权虚假宣传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