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选择仲裁员需要注意什么?


在仲裁程序中,当事人选择仲裁员是一项重要的权利,这关系到仲裁结果的公正性和专业性。以下是当事人选择仲裁员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意仲裁员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独立性意味着仲裁员与案件没有利害关系,不会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能够公正地审理案件。公正性则要求仲裁员在审理过程中不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根据《仲裁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所以,当事人在选择仲裁员时,要了解其背景和与案件的关联情况,确保其能够独立、公正地进行仲裁。 其次,仲裁员的专业能力也至关重要。不同的案件可能涉及不同的专业领域,如商业合同纠纷可能需要熟悉商法、合同法的仲裁员;知识产权纠纷则需要了解知识产权法律的专业人士。当事人应根据案件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仲裁员。这样,仲裁员才能更好地理解案件事实和相关法律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一般来说,仲裁机构会提供仲裁员的简历,当事人可以从中了解仲裁员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等信息。 再者,仲裁员的职业道德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仲裁员会严格遵守仲裁规则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保守案件秘密。他们会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案件,不滥用权力。当事人可以通过了解仲裁员的过往仲裁经历和口碑,来评估其职业道德水平。 另外,选择仲裁员还需关注仲裁员的时间安排。仲裁案件通常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如果仲裁员工作繁忙,无法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审理案件,可能会导致仲裁程序的拖延。因此,当事人在选择仲裁员时,可以与仲裁机构沟通,了解仲裁员的时间安排情况,确保其能够按时、高效地完成仲裁工作。 最后,当事人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行使选择仲裁员的权利。仲裁规则一般会对当事人选择仲裁员的期限作出明确规定,当事人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选定仲裁员,否则可能会被视为放弃自己的选择权利,由仲裁机构指定仲裁员。所以,当事人要密切关注仲裁程序的进展,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 总之,当事人在选择仲裁员时,要综合考虑仲裁员的独立性、公正性、专业能力、职业道德、时间安排等因素,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选择,以保障仲裁程序的顺利进行和仲裁结果的公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