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情况下买了房还能退呢?


在购房过程中,消费者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退房的想法。那么,在法律层面上,哪些情况下买了房是可以退的呢? 首先,开发商逾期交房是常见的可退房情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如果开发商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交付房屋,经购房者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交房,购房者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退房。这里的合理期限一般是三个月左右,具体要参照合同约定和实际情况。 其次,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时,购房者也可以要求退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此外,若房屋存在其他严重质量问题,如渗漏、墙体裂缝等,导致购房者无法正常居住,也可依据相关法律要求退房。 再者,开发商擅自变更规划设计也可能导致购房者有权退房。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建设商品房。经规划部门批准的规划变更、设计单位同意的设计变更导致商品房的结构型式、户型、空间尺寸、朝向变化,以及出现合同当事人约定的其他影响商品房质量或者使用功能情形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变更确立之日起10日内,书面通知买受人。买受人有权在通知到达之日起15日内做出是否退房的书面答复。买受人在通知到达之日起15日内未作书面答复的,视同接受规划、设计变更以及由此引起的房价款的变更。房地产开发企业未在规定时限内通知买受人的,买受人有权退房;买受人退房的,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违约责任。 另外,开发商证件不全也是可以退房的理由。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开发商必须具备“五证”才能进行商品房销售。如果开发商在销售房屋时没有取得相关证件,那么该销售行为是违法的,购房者可以要求退房并要求开发商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 最后,如果购房者无法办理贷款,且不是因为自身原因导致的,也可以要求退房。比如,由于开发商提供的资料不齐全等原因导致银行拒绝贷款,购房者可以与开发商协商退房事宜。若协商不成,可依据合同约定和相关法律规定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之,在购房过程中,购房者要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符合上述情形时,要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在签订购房合同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