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合同在什么情况下会终止和撤销?


在民法典中,合同终止和撤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适用的情形和产生的法律后果都有所不同。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合同终止,简单来说,就是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结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规定了合同终止的情形:一是债务已经履行,比如您和对方签了一个货物买卖合同,对方按约定把货物给您,您也付了钱,这合同的主要目的达到了,合同就终止了;二是债务相互抵销,假设您欠对方一笔钱,同时对方也欠您同样金额的钱,这两笔债务就可以相互抵销,合同也随之终止;三是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当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等情况出现时,债务人可以把标的物交给提存机关,这时合同终止;四是债权人免除债务,要是债权人说不用债务人还钱了,债务没了,合同也就终止;五是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比如两家公司合并,原来他们之间的合同权利义务就都归到合并后的公司,合同自然终止;六是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撤销则是指因为一些法定原因,使得已经生效的合同失去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比如说,您以为买的是A品牌的产品,结果收到的是其他品牌,这就是重大误解,您可以申请撤销合同。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例如,商家故意隐瞒产品的重要缺陷,诱使您签订合同,您就可以要求撤销。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如果有人威胁您签合同,您是可以撤销这个合同的。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需要注意的是,合同撤销需要通过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来进行,而且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行使撤销权。合同终止后,当事人还应当遵循诚信等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旧物回收等义务。总之,了解这些法律规定,能帮助我们在合同事务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