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情况下抵押合同会无效?


抵押合同是一种常见的法律文件,它规定了抵押人和抵押权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抵押合同都是有效的,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抵押合同会被认定为无效。下面为你详细介绍这些情况。 首先,主合同无效时,抵押合同也无效。抵押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这就好比大树和它的树枝,主合同是大树,抵押合同是树枝。主合同如果因为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而无效,那么作为从合同的抵押合同自然也失去了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八条规定,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其次,抵押物不合法的抵押合同无效。抵押物必须是抵押人合法拥有且可以依法处分的财产。如果抵押物是法律禁止抵押的财产,比如土地所有权、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那么这样的抵押合同是无效的。《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九条明确列举了禁止抵押的财产范围。 再者,抵押人无处分权的抵押合同可能无效。如果抵押人对抵押物没有处分权,却将其用于抵押,而且事后也没有得到有处分权人的追认或者取得处分权,那么抵押合同可能会被认定无效。比如,甲未经乙同意,将乙的汽车拿去抵押,乙不认可这个抵押行为,那么该抵押合同可能就会无效。 另外,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抵押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无效。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如果损害了国家利益,这种合同是无效的。但如果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受欺诈、胁迫的一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该合同。 最后,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抵押合同无效。如果抵押人和抵押权人恶意勾结,通过签订抵押合同来损害国家、集体或者其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那么这样的抵押合同是无效的。《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总之,在签订抵押合同时,当事人应当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确保合同符合法律要求,以避免合同被认定为无效,从而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