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受伤算工伤?


工伤,简单来说,就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或者与工作相关的活动里受到的伤害。对于什么情况下受伤算工伤,我国《工伤保险条例》有明确的规定。 首先,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这种情况很容易理解。比如,工厂里的工人在操作机器时,因为机器故障导致身体受伤,这就明显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由于工作的原因而受的伤,肯定算工伤。这里的工作时间,一般就是单位规定的正常上班时间,但也包括加班时间等合理的工作延伸时间;工作场所就是劳动者进行工作的地方,比如办公室、车间等。 其次,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也算工伤。举个例子,员工在上班前到单位,为了开始一天的工作而进行设备调试,结果不小心受伤了,这就属于从事预备性工作受伤。下班之后,对工作场地进行清理时受伤,就是从事收尾性工作受伤,都符合工伤认定条件。 另外,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同样算工伤。例如,商场的保安在制止小偷行窃时被小偷打伤,保安是在履行自己维护商场秩序、保护财产安全的工作职责时受到的暴力伤害,这种情况就可以认定为工伤。 还有,患职业病的也算工伤。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像煤矿工人长期在粉尘环境下工作,患上了尘肺病,这就是典型的职业病,也属于工伤范畴。 此外,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也能认定为工伤。比如,员工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被一辆闯红灯的汽车撞倒,经过交警认定,员工在此次事故中不承担主要责任,那么员工所受的伤就可以认定为工伤。 最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也会被认定为工伤。不过这需要根据具体的法律法规来判断。总之,判断是否为工伤,要严格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来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