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继承应当在什么时候提出?
我家里老人去世了,留下了一些遗产。现在我和其他亲属在处理遗产分配的事情,我因为个人原因不想继承这份遗产,但是我不知道该在什么时间提出放弃继承才是有效的,希望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规定。
展开


放弃继承是指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作出不接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意思表示。这一行为会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使得继承人丧失对遗产的继承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这里明确了放弃继承的时间范围和形式要求。 所谓“继承开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也就是说,当被继承人去世那一刻起,继承程序就已经启动了。而“遗产处理前”则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通常是指在遗产还没有进行实际分割,确定各继承人具体应得份额之前。 为什么要规定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表示呢?这是因为一旦遗产已经完成分割,就意味着各个继承人的权利义务已经确定,遗产的所有权已经转移给了相应的继承人。此时再提出放弃继承,就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继承人的合法权益,破坏已经确定的财产分配格局。 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是为了确保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真实、明确,避免日后产生纠纷。书面形式可以是放弃继承声明书、书信等,只要能够清晰表达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意愿即可。并且,该书面文件最好由本人签字确认。 此外,如果是在诉讼过程中,继承人向人民法院以口头方式表示放弃继承的,要制作笔录,由放弃继承的人签名。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放弃继承表示方式,但前提是在诉讼的特定场景下。总之,继承人如果打算放弃继承,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法定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表示。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