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最近对法律知识挺感兴趣的,想了解下犯罪预备这方面。就想知道在实际生活里,到底什么样的行为会被认定是犯罪预 备呢?是做了某些准备动作就算,还是有更明确具体的界定呀,想详细了解下。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犯罪预备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我国《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首先,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这里的犯罪工具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比如为了杀人而购买刀具,自制利刃、火器;为盗窃准备撬压工具、攀登工具;为投毒购买毒药等。准备工具的方式有制造、修理、改装、购买、借用、骗取、窃取等多种。
其次,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也属于犯罪预备。这包含很多方面:
一是事先调查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像是事先去踩点要盗窃的场所,了解被害人日常出行规律等。
二是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例如为实施入户盗窃而事先练习爬楼入窗技术 。
三是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比如为了入室盗窃把门口的障碍物移走。
四是追踪被害人、守候被害人的到来或者进行其他接近被害人、接近犯罪对象物品的行为,例如在被害人必经之路进行蹲点守候。
五是出发前往犯罪场所或者诱骗被害人赶赴预定犯罪地点,像前往抢劫地点或者把被害人骗到偏僻处准备实施犯罪。
六是勾引、集结共同犯罪人,进行犯罪预谋,如叫上几个人一起商量如何实施盗窃。
七是拟定实施犯罪和犯罪后 逃避侦查的计划。
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而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不过考虑到其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相关概念:
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为了实施某种能够引起预定危害结果的犯罪实行行为,准备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条件的状态。
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预备犯:实施犯罪预备行为的犯罪人。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