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中规定究竟该怎么抓住犯罪预备?
我最近了解到犯罪预备这个法律概念,想知道在实际情况中,相关部门具体是通过哪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抓住处于犯罪预备阶段的嫌疑人的呢?比如是不是有一些特定的侦查手段或者判断依据?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展开


要抓住犯罪预备,可通过一系列侦查措施来实现,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明确犯罪预备的概念及构成条件非常关键。根据《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构成犯罪预备需满足以下条件:一是犯罪分子主观上具有某种犯罪目的。例如,某人想要实施盗窃行为,其内心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意图;二是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而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常见的预备行为包括准备犯罪工具,如为抢劫准备刀具;练习犯罪手段,像为扒窃练习相关技能;进行犯罪前的调查,如盗窃前踩点;排除实行犯罪的障碍,比如抢劫前毒死看家狗;勾引共犯等。三是犯罪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某一点上。比如,准备抢劫的犯罪分子在购买刀具后,因被警方及时发现而未能着手实施抢劫行为。 其次,在实际侦查过程中,侦查机关可以运用多种手段。一方面,通过情报收集和分析,如利用线人、监控等渠道,获取可能涉及犯罪预备的信息。例如,通过监控发现有人在银行附近频繁踩点,就可以进一步调查其行为目的。另一方面,对于有嫌疑的人员和场所进行调查走访。如果发现某人购买大量可疑工具且行为鬼祟,就可以对其展开深入调查。 最后,在掌握一定证据后,依照法定程序对犯罪预备嫌疑人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只要司法机关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并且发现犯罪嫌疑人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即使处在犯罪预备阶段也应当予以逮捕。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