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哪些行为违反禁止滥用原则?

我在处理一些事务的时候,听说有个禁止滥用原则。但我不太清楚具体哪些行为是违反这个原则的。我想了解一下,在实际生活或者商业活动等场景中,到底什么样的行为算是违反了禁止滥用原则呢?这对我处理事情很关键,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展开 view-more
  • #权利滥用
  • #禁止原则
  • #民事权利
  • #法律限制
  • #权益平衡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禁止滥用原则通常指的是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它是指民事主体在行使民事权利时,不得超越正当界限,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这一原则是对民事权利行使的一种限制,目的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 132 条规定:“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这为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违反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行为: 1. 恶意行使权利 当民事主体以损害他人为主要目的来行使自己的权利时,就属于恶意行使权利。例如,相邻一方明知自己建房会影响邻居的采光,但为了阻止邻居建房,故意快速建成自己的房屋,导致邻居房屋采光严重不足。这种行为表面上是在行使自己的建房权利,但实际上是以损害他人利益为目的,违反了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2. 权利行使超过必要限度 在行使权利时,应当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如果超过了必要的限度,给他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害,也构成权利滥用。比如,在知识产权领域,专利权人在其专利保护期内,虽然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许可实施其专利技术,但如果专利权人以不合理的高价许可他人使用该专利,严重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就属于权利行使超过必要限度,违反了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3. 以不正当方式行使权利 民事主体应当以合法、正当的方式行使权利。如果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行使权利,损害他人利益,同样违反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例如,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故意设置障碍,阻止对方履行合同义务,然后以对方违约为由要求高额赔偿。这种行为就是以不正当方式行使自己在合同中的权利,损害了对方的合法权益。 4. 损害公共利益 民事权利的行使不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例如,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过度排放污染物,严重破坏环境,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虽然企业有生产经营的权利,但这种权利的行使不能以牺牲公共利益为代价,否则就违反了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