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哪些描述是正确的呢?


在判断根据现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描述是否正确时,我们首先要了解宪法和法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根本性内容。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而其他法律则是在宪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社会领域和具体问题进行规范。 例如,在民事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重要的法律。它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如果一个描述涉及到民事主体之间的合同纠纷,那么就需要依据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相关规定来判断其正确性。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如果有描述说订立合同只能用书面形式,那显然与该法律条文不符,就是错误的。 在刑事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了犯罪和刑罚的相关内容。比如刑法第十三条对犯罪的定义: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如果有描述与这个犯罪定义相违背,那就是错误的。 在行政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规范着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有描述说公民不能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那就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错误描述。总之,要判断依据现行宪法和法律的描述是否正确,需要我们熟悉相关的法律条文,并根据具体的法律规定进行分析和判断。





